">
移动机器人案例分享---汽车整车厂&零部件
当前位置:首页 > 案例

27款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创历届之最 “广东造”越来越有“人样”

来源: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0 18:42:22
Walker S在几秒内检测完车辆多个部件,演示如何进厂

详细信息


  Walker S在几秒内检测完车辆多个部件,演示如何进厂“打工”;深圳市智能研究院的赛大千画像机器人,一秒内就能提取观众的面部特征,转化成数字矩阵,控制机械臂完成一幅幅人像画……

  日前,在北京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“广东造”机器人组团亮相,大秀技艺,不少观众直呼:“机器人越来越有‘人样’了!”

  展会期间,国内外600多款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各显神通,展现了机器人领域的前沿产品,让人恍若置身未来世界。其中,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惊艳亮相,数量创历届之最。

  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,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领域。“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之一,广东产业基础雄厚,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。”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仿人项目组负责人王宇表示,在AI等前沿技术赋能下,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走向千家万户。

  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,一款体积、外形均酷似人的白色机器人,用毛笔“写”下了铿锵有力的两个大字,引起展区观众的阵阵欢呼。它就是深圳企业星尘智能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助理Astribot S1。

  “除了写毛笔字,这款人形机器人还会熨叠衣物、分拣物品、颠锅炒菜、吸尘清洁,各种家务活样样在行。”星尘智能CEO来杰介绍道。

  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像Astribot S1这样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共有27款。来自国内外的机器人各显神通:书法、弹琴、下厨、跑酷不在话下,踢球、跳舞、收纳、家务活手到拈来,会做表情包、会“比心”的机器人更是拿捏流量。

  首次在北京展出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,搭载了与车辆同源的AI技术。“它全身具备28个活动关节,双手共有11个自由度,走路的速度较之前提升了30%。”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,该机器人的10个手指更是“进化”出感知和触觉功能,无论是轻握鸡蛋,还是搬运沉重的箱子,都能轻松应对。

  展会现场,人形机器人的“同台炫技”和互动交流,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觉到这个赛道真的“爆发”了。在这背后,不仅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更在于其与具身智能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。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预言:“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。”

  “具身智能是指机器人从环境交互中感知学习而形成的智能,简单来说,就是AI和机器人的结合。”王宇介绍,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,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动作,通过“身体”与物理世界交互,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规则。

  比如,Astribot S1以第一人称直接采集人体数据,增加仿真腰后,机器人就能学习怎么样使用“腰部”;Optimus搭载的AI系统使其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,逐步的提升自身任务执行效率和精准度……

  近年来,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积极探索和AI、新材料、元宇宙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。

  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“集成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等先进的技术,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,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,重塑全球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”。

  今年4月,广东省具身人创新中心启用。“创新中心将聚焦具身人核心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,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,搭建中试、测试平台,制定行业应用标准,打造贯穿创新链、产业链和资金链的人形机器人生态。”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丁宁说。

  走进人形机器人展区,一台身高1.7米的金黄色机器人在演示如何在工厂“打工”:它手持LED照明灯,几秒钟就检测完“待检”车辆的车胎、车门等部件,连被故意遮挡的车标也没有逃过它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  “这是可以适用于工业场景的机器人Walker S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除了人形机器人,还首次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解决方案,“该解决方案能让机器人与工人、AGV以及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,为工业场景提供稳定、可靠、安全、实用的服务”。

  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成本的逐渐降低,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,特别是在制造业、医疗保健、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
  比如,ABB带来多款机器人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,包括协作机器人GoFa 5及最新机器人教学功能包的配套实践设备。

  “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前所未有的速度、精度和灵活性,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生产工厂、仓库、物流中心和实验室等环境中承担更多任务。”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总裁韩晨说,机器人自主化和自适应能力也提升到了新的水平,能更加智能高效地实现精准抓取、质量检验、人机交互等功能。

  在来杰看来,服务类或家庭场景下,机器人与人的接触会更加密切、频繁,对人形机器人的动作力度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  “我们采集了大量人体运动数据,以及触觉、力觉、视觉、听觉等多维度数据,让人形机器人对动作和力度的掌握更精准。”来杰介绍,与真实世界交互并持续学习的能力,让人形机器人大范围的应用于科研、商业和家庭等场景。

  放眼全球,机器人正加速走向商业化应用场景。近年来,广东积极完善“机器人+”应用体系,开拓更多落地场景。

  在工业机器人方面,深圳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、人形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,推动以面向3C产业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;佛山依托美的库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科技园、碧桂园机器人谷、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,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汽车、建筑、家电、陶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。今年上半年,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7.6%,产量已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。

  在服务机器人方面,广东产品类型丰富,应用场景众多,在教育娱乐、医疗康养、商贸物流、家政服务等领域已研制出一系列国内领先水平产品。

  以本次展会最火的人形机器人为例,其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。《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预计到2029年,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50亿元,占世界总量的32.7%,占比位居全球首位;到2035年有望达3000亿元。

  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,人形机器人需具有较高自由度、感知度和思考能力,对伺服电机、减速器、轻量化结构件、先进传感器和高算力芯片需求较高。人形机器人的单个制造成本高达数十万元甚至超百万元,远超一般用户承受范围。

  为此,不少企业选择构建关键零部件自研线,在研发侧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。王宇表示,人形机器人成本和售价的控制和传统工业产品类似,依赖部件和模块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。

  “除了摄像头这些成熟模组,每一块、驱动板,以及软件与硬件的耦合方式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,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具有优势。”来杰说,深圳供应链资源丰富,为公司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持。

  “我们在和供应商对接时发现,很多企业觉得人形机器人还没形成完整的市场链条,投入时会有些犹豫。”来杰介绍,如果向他们展示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实力,尤其是更大的市场需求,他们会更有意愿投入资源。

  构建完善的供应链与产业生态,是人形机器人降低“身价”、走向千家万户的必经之路。在此产业生态中,政府要逐步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,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。

  《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指出,要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支撑平台,整合省内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、行业协会等优势资源,推动产业服务资源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对接;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,鼓励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,形成功能互补、协作紧密、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。

  在各方主体合力下,人形机器人正在形成以应用需求为牵引、以构建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产业生态,处于“井喷前夜”。“中国的供应链能力有目共睹,未来几年,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完全能降到一辆车的价格,走进千家万户。”来杰对此充满信心。


取消回复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