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>
7月24日,在位于高新区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了一幅“机器人总动员”的科幻场景:成排的仿生机器狗摆放在桌面上;十几个四足机器人匍匐在地面,或原地踏步,或静止等待新指令;一个高大的人形机器人行走、踏步、举手、摆臂,缓缓朝我们走来
“他叫行者泰山,现在能以每小时7.2公里的速度稳定奔跑,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的运动能力。”看着从身边走过的这个“人”,陈彬既骄傲又感慨。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,他见证了团队人员用时不到两个月,创造了行业“速度之最”的研发历程。
“我们是今年年初开始立项的,用了不到9天,团队就拿出了结构设计图纸。”陈彬说,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率,得益于公司多年来在四足机器人研发上积累的经验。
从2014年起,优宝特开始从事四足机器人的研发,目前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产品也已经成功应用于科研教育、农业定点巡逻、工业复杂地形作业及军工等领域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团队自主研发的关节模具、运动控制技术和算法也为他们日后攻坚人形机器人打下了基础。
2023年11月,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提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重点场景包括:面向恶劣条件、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,打造特种应用场景下高可靠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;聚焦3C、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,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;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、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,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、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。
此时,融合AI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具身智能产业已经引发全球关注,吸引了大量企业纷纷入局。相比于刚入局的“新玩家”,优宝特算得上行业内的“资深者”,他们自然立志要继续领跑。
具身智能,即具有物理身体的智能体在现实世界中完成物理任务。而机器人能否真正为人所用、发挥价值,需要它具备感知、理解、推理、决策和运动能力,才能完成复杂环境的多元任务。无论是为机器人赋予哪一种能力,背后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。陈彬介绍,目前国内的研发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方向,比如仅“灵巧手”,国内就有多家有名的公司在做。
“我们主要是做机器人整机的运动控制,也就是让机器人走起来、跑起来,继而做一些复杂动作。”陈彬介绍,一个人形机器人共有19个关节,关节的灵活度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机器人的灵活度。“赋予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,最关键的是关节模组的开发。”
在公司的研发中心,记者看到了这一充满朝气的团队。他们共30余人,平均岁数不过30岁左右,却已经在行业领域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从每个人专注的面庞上,能够感受到一种执着,那就是对机器人的热爱,以及对科研创新的追求。
负责机械设计的葛怀国,项目立项正好赶上元旦,但他坚持要留在单位画图纸,他们小组仅用了9天就拿出了成熟的结构设计图纸;负责电气设计的马德盛,独立完成了电机开发、系统框架搭建等重要工作;刘大宇和承担着软件开发工作的小组成员们,加班加点敲击代码
事实上,公司并没有给大家设定时间限制,但每个团队人员都争分夺秒、高度专注地沉浸在各自的工作中。“就像一个喜欢搭乐高的小男孩,那种迫切想要完成作品的心情是一样的。”一切的驱动力,都因热爱而生。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。
历经硬件架构改造、完成建模仿线日,集整个团队之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实现落地行走。这一速度,创造了业界人形机器人的开发速度纪录。团队为它取名“行者泰山”。
站在“行者泰山”身边的陈彬,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这一“新伙伴”:“个人会使用了基于非线性优化求解的全身运动控制方法,它现在能完成走、跑、站立、挥手和作揖等移动作业任务。在具身智能方面,我们应用了大模型开发运动控制接口,使它具备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聊天、自主动作推理等智能问答与移动作业等综合能力。”
虽然具备了高度自主性和交互能力,实现了高层次行为智能,但研发团队对“行者泰山”的期待还远不止这些。“我们还会继续在肢体运动控制方向发力,让它跑得更快,上得了楼梯,能翻越不同的障碍,适应复杂的地形。”
作为下一个潜在的“蓝海”,研发人员一直在期待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“爆发点”。“这离不开技术的成熟和国家政策的支持,就像当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。”在陈彬看来,这势必需要更加多高质量人才来推动。目前,优宝特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应用于科研教育领域,不久的将来能够替代人类在高危和复杂环境下工作。“远期,相信人形机器人会更加智能,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,进入家庭,从事养老服务等工作。”陈彬说。